【新人说】攥紧辰溪的日子与帽带 | |||||
| |||||
抵湖南辰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满半月,群山环抱的工地仍带着初见时的生涩。从都市的便捷切换到工地的简素,这落差像山风裹着砂砾扑在脸上——活动板房的铁皮顶在晴日晒得发烫,食堂的菜色算不上难吃,却总逃不过循环往复的搭配,排队时的喧闹混着汗味涌来,仍会让初来的我喉头泛起转瞬即逝的涩意。 山风初撞:十五天的水土与心土 山中天气反复无常,时而骄阳灼人,时而阴雨连绵,泥泞的小路如同黏胶般缠绕鞋底,每一步都踏得沉重而吃力。夜晚,躺在简易的床上,听着山风呼啸钻过窗缝,竟有几分“天阶夜色凉如水”的孤寂悄然弥漫心间。 但这半月的风,已吹软了最初的惶惑。每天天刚蒙蒙亮,工地上的机械声就撕破山雾,穿工装的老师傅们扛着工具走过时,胶鞋踏在水泥地上的声响格外清晰。见过他们在烈日下用袖口抹汗的模样,也见过暴雨里弯腰检查设备的身影,那些被风霜刻深的皱纹里,藏着比群山更沉静的力量。有次在工棚歇脚,看师傅捧着搪瓷缸子喝浓茶,喉结滚动间满是满足,忽然就懂了——真正撑得起日子的,从不是舒适的温床,而是把平凡日子过出分量的韧劲儿。前辈帮我系紧安全帽带时,粗糙的手掌碰着我的手腕,那点力度竟比任何说教都管用:当“为什么要来这里”的念头冒头,抬头望见他们俯身作业的背影,疑问便悄悄化成了“再试试”的念头。 泥土生芽:从陌生到生根的痕迹 当内心真正接受了环境的挑战,求知之路便铺展在脚下。心定下来,日子就有了刻度。图纸上的线条符号仍像迷宫,但跟着师傅跑现场的这个月里,总算能认出几个关键标记。前日在隧洞口,指尖触到岩壁的冰凉时,忽然读懂了图纸上“岩层走向”的标注——原来那些抽象的符号,都藏在山石的肌理里。第一次独立算出钢筋间距时,师傅在旁点头说“差不离”,那点雀跃像山涧水漫过脚背,凉丝丝的,又带着股子甜。 安全这两个字,是刻在日常里的。师傅每日上工前都要扯着嗓子喊“帽带系紧”,起初只当是例行提醒,直到见着工友踩滑时安全绳瞬间绷紧的弧度,才惊觉那根带子是真能救命的。现在我会下意识摸紧帽带,也会提醒身边人检查设备,这些琐碎的叮嘱里,藏着比规章更实在的温度。 当身体适应了山的节奏,心灵也开始感受这片土地深沉的回响。正如《周易》所言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这半个月里,从踩不稳泥浆到能跟上队伍的脚步,从对着图纸发愣到能搭上师傅的话,每点微小的进步,都是给日子攒的力气。。 我们于此筑坝蓄水,亦于此积蓄生命磅礴的能量。 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