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江补汉工程“江汉领航号”TBM提前掘进始发

日期:2025-08-25 来源:水电公司 工程装备公司 作者:朱玲、王真真 摄影:朱玲 字号:[ ]

8月25日,引江补汉工程国产最大直径敞开式TBM“江汉领航号”在水电八局承建的引江补汉工程土建1标组装洞举行始发仪式。作为引江补汉工程的核心设备,“江汉领航号”的顺利始发,标志着土建1标正式进入输水隧洞TBM掘进阶段,对保障国家水安全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。

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、总工程师周阳宗,工程局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肖军,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卓兴建及业主、政府、设计、监理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此次活动。

周阳宗在讲话中强调,引江补汉工程充满未知挑战,也是科研创新的最佳舞台。参建各方要持续引入“源头活水”,勇于挑战技术极限,破解建设难题。不仅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更要让引江补汉的创新成果引领国家水网发展的未来。

肖军在致辞中表示,“江汉领航号”的如期始发,标志着工程进入快车道,掀起了新一轮为中国人“喝好水”而干、为“用好水”而拼的浪潮。水电八局项目团队将以始发为起点,不负重托,奋力把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“安全、精品、绿色、智慧、阳光”的五大工程,为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”贡献水电八局新的更大贡献。

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,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至汉江,输水线路总长194.7公里,等效洞径10.2米,设计年调水量39亿立方米。作为目前我国在建长度最长的有压引调水隧洞,其建成后将连通三峡水库与丹江口水库,形成长江至华北的战略性输水通道,大幅提升中线工程北调水量至115.1亿立方米,有效缓解汉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,并为引汉济渭工程远期调水创造条件。

此次始发的“江汉领航号”TBM由中国南水北调江汉水网公司、水电八局与中铁装备联合研发,针对极硬岩、高埋深地质条件设计。设备开挖直径11.93米,总长约180米,整机重约3000吨,最大总推力46456千牛,总装机功率9200千瓦。“江汉领航号”集成TBM智能辅助驾驶、渣片智能识别、刀盘刀具状态监测等技术,实现毫米级掘进精度;采用米字型布刀、超小刀间距及全断面耐磨防护,应对石英闪长岩、花岗岩等高硬度岩层;搭载数字超前钻机、微震检测接口及卡机预警功能,有效应对隧洞最大埋深846米带来的岩爆、突泥涌水等风险。相比传统钻爆法,该TBM预计平均月进尺可达300米以上,施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,且能大幅降低安全风险,保障隧道高精度成型。

设备运输与组装堪称工程“硬骨头”。自2024年12月16日“江汉领航号”在德阳顺利下线后,在完成调试验收后按计划运往施工现场组装。过程中,先后分121车次经1号施工支洞运至埋深500米的主洞组装洞内,面对空间限制,建设团队创新采用“边步进边组装”工艺,通过270米精准步进使刀盘顺利抵达始发作业面。建设团队主动作为,提前优化洞室布局,通过BIM模型模拟运输路径,制定超高、超宽部件运输预案,科学调配资源,加强现场调度,规划组装顺序,优化工序衔接,克服了组装空间逼仄、吊装能力不足的重难点,消除各项不利条件和外围因素影响,最终仅使用2台桥机历时62天安全顺利完成设备组装,为“江汉领航号”提前3天始发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“江汉领航号”作为国内直径最大、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敞开式TBM,其成功应用将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升级,为后续国家水网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经验。建设团队将以“江汉领航号”始发为新起点,高标准推进工程建设,助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。

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