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贯彻工作会】以攻坚之势打赢决胜之战 | |||||
| |||||
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;百舸争流,慢进亦危。”当前,距离全年收官仅剩4个月时间,对基础设施公司而言,如何跑好 “下半程”、怎样奋起直追、攻坚破局? 工程局年中工作会上,姜清华董事长强调:“要吹响冲锋号,冲到最前线,打赢攻坚战,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”明确指出,要把抢抓高质量订单、狠抓高质量履约、深化改革创新作为主攻方向。 这意味着,下半年,基础设施公司要在丰实“发展粮仓”、饱满“效益果实”、强健“筋骨体魄”上付出更大努力、注入更强动力。 聚焦目标攻坚,让“发展粮仓”更丰实 市场的风向,决定企业的航向;营销的精准,关乎发展的根基。下半年竞争加剧,机遇与挑战并存,基础设施公司必须以前瞻视野研判市场趋势,聚焦“水、能、城”核心业务,持续拓展新能源、城市更新等战略领域,推动市场营销从“广撒网”向“深捕捞”转变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、赢得先机。 目标要“高”。紧盯高目标,全力以赴往前追,方能实现跨越赶超。要紧扣“水、能、城”核心业务,重点布局新能源等新兴领域,扩大市场增量。紧盯老客户,整合资源提供前期价值服务;制作光伏施工成本对标表,以关键指标的“最优值”彰显成本优势;依托资源优势为投资主体解决建设用地、电网接入等前期难题,推动项目落地。同时,严格落实绿色低碳转型要求,在风电领域主打“水利基建+风电”组合技能,将大坝施工的盘山道路技术、围堰防水经验应用于风场建设,形成独特竞争力。 方向要“准”。市场营销需从撒网式向精准化转型,全面梳理市场信息,配齐营销团队,紧盯大客户深耕细作,针对重点项目精准发力。重塑以“市场重心前移”为导向的战略,构建 “总部统筹、区域主战、专业协同”的新型营销体系,聚焦YX、南网、国能、华电、华能等核心业主,紧抓新能源、水利水电、城市更新等领域,在提升订单“含金量”上系统施策、重点突破、持续攻坚。 策略要“活”。深耕在建项目,打造“现场赢市场”标杆,将在建项目打造成“活广告”,以高质量履约赢得业主认可,实现“以现场促市场”的良性循环。深耕优质客户与战略伙伴,通过高质量履约巩固与南网、国能等优质业主的合作,挖掘抽蓄电站潜在项目;与联东U谷等战略伙伴深化联动,复制福建南湖片区、长房万宝山片区开发的成功模式,推动多区域资源转化为有效订单。 锻造管理内功,让“效益果实”更饱满 项目的盈利能力,攸关企业发展根基。下半年任务艰巨,目标繁重,我们必须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益管理,以较真态度狠抓合同履约,以底线思维严防各类风险。唯有如此,才能确保每个项目结出丰硕的效益果实,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。 管理要“精”。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,向来是工程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。管得精细,才能降得彻底;控得严实,方见效益真金。从项目策划到竣工收官,成本意识必须贯穿始终,把项目创造效益作为项目管理的最终落脚点,从履约、合同管理、技术应用等关键环节提升项目盈利能力,实现降本增效。要在施工方案中深挖效益,在钢筋水泥间精打细算,在变更结算处严防滴漏,让项目创效增利成为管理的标尺,将“一切成本皆可控”融入每一道流程,让管理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,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。 履约要“优”。时代在变,项目履约的内涵与外延也在深刻拓展。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标准要求下,项目履约能力已跃升为涵盖进度、安全、盈利、人才、科技和品牌等诸多要素的“综合较量”,每一项都过硬,才是真正的“优等生”。要转变作风,领导干部必须“走出办公室、扎根项目一线”,杜绝“遥控指挥” 和“蜻蜓点水”式检查。要坚持目标导向,对重大项目关键节点、盈亏点“烂熟于心”,以“挂图作战”压实责任。弘扬狼性精神,以“舍我其谁”的决心抢订单、抓履约,确保完成年度目标。用优质的履约成效说话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 底线要“牢”。要以“十项严查”“八项硬措施”“六个突出”“五个一律”为抓手,建立工作任务清单,明确工作要求、责任部门、责任人及完成时限,深入一线查找漏洞不足,以严的措施、严的执行、严的问责,确保不留安全死角,全力推动“雷霆行动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要守牢“安全、质量、环保、保密”底线,融入日常、见于行动,层层传导、环环相扣,确保责任链条“不断档”、管理基础再夯实,让发展的成色更足、底色更亮。 狠抓项目实效,让“筋骨体魄”更强健 若将企业比作航行于市场深海的巨轮,那么深厚的管理内功便是它的龙骨,决定航速的上限。内力虚浮,纵有风来难借力;根基松动,一时领先亦难远。市场的法则从未改变:工作的创新度、作风的严实度、人才的精锐度,直接定义企业未来的高度和远度。锤炼管理内功,不是企业发展的“备选项”,而是决定能走多远的“终身必修课”。 方法要“新”。要以数字化推动项目全周期创效,大力推广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,优化创效体系,提升全员创效能力。创建水利、房建、市政项目材料核销示范点,改造系统推广线上核销,打破各业务口壁垒协同监管材料损耗。借助现有系统推进数字化落地,建立“2+4”数据库,归集分析数据,用数据说话,为项目管理和纠偏提供依据。以服务生产经营、创新创效为落脚点,推广海南造槽机、雄安之翼3D打印等科创成果,培育具有基设特色的新质生产力。创新开展光伏、风电、新型储能等战新业务培训,着力锻造一批懂技术、通流程、善管理的复合型项目团队,为公司抢占新能源赛道、拓展战新业务版图筑牢人才根基。 作风要“实”。要坚持“一切工作到项目,一切聚焦干项目”,真正下沉到项目现场、具体事务中,不断提升服务项目能力,在市场营销、履约进度、安全质量、分包管理等方面攻坚发力,深化落实“双满意”等主题实践活动,做好与项目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,切实解决项目急难问题。公司各业务系统要上下同欲、勠力同心,杜绝“推、拖、空”现象,严防“躺平”“佛系”等思想侵蚀,全力缩短“工作分配了”和“任务完成了”之间的距离,在执行上比精神、在执行上见业绩、在执行上看效率。 人才要“强”。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”,选好、用好、培养好人才至关重要。选好人才,重点培养“技术+市场”复合型人才,优化营销团队晋升路径,实施差异化激励,设立战略突破奖。用好人才,严格执行项目经理“人证合一”,推行末位淘汰制,加强见习班子培养;建立项目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推行“一企一策”考核,将成本指标与薪酬挂钩,倒逼管理效能提升,让能担当、有实绩的人有舞台、有奔头;培养人才,就是把人才放到一线经风雨、壮筋骨,进一步培育优秀项目团队,强化核心管理能力,在破解履约难题、应对复杂风险中锤炼扛旗本领。 决战,当有决战之势;攻坚,应有攻坚之力。年末冲刺的号角已然吹响,各项攻坚任务进入收尾关键期。下半年,基础设施公司将保持分秒必争的紧迫感、拿出攻坚克难的硬担当、坚守精益求精的严标准,尽最大努力,挖最大潜力,决战决胜全年目标,奋力推动工程局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。 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